资讯动态   News
联系我们   Contact
搜索   Search
你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动态 > 农场新闻

“台湾山苏第一家”杨朝村:两代人的“山苏情”

2016-02-22 17:09:44      点击:

杨家蔬果园位于集美区灌口镇双岭村,这25亩地主要种植一种特殊的蔬菜———山苏,还有少量的水果,现在杨朝村和太太、小儿子杨仁豪一起打理这片小天地。

集美首家台农引进稀罕物

随着“台农二代”杨仁豪的脚步,记者来到他们家的蔬果园。蔬果园连接对外的是一条不到3米宽的水泥路,杨仁豪指着这条路说:“记得2008年夏天我 刚到这个地方时,四周都很冷清,加上下雨,土路泥泞,我就在心里想:当初老爸怎么会把我叫到这种地方,还说市场很大,现在我能理解了。”

正说着,杨朝村和太太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门坐,聊起他老人家来厦门发展农业的缘由,他一拍大腿说:“我给你看个东西。”随即,他进内室拿了一本证出 来。“这是台湾嘉义县梅山乡农会的会员证!我是真正的台湾农民。”原来,在台湾,农会的会员证就相当于“农民身份证”,杨朝村指着身后墙上的工商执照, “这在大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就有所体现,上面的经营者姓名后会加上台湾农民。我们还是集美区工商局认证的第一家台湾农民个体户。”

“不单我在台湾时就是农民,我父亲也是,他是种柑橘的,主要销往日本。”杨朝村说,早在1997年,太太先看上了大陆的市场,来厦门开简餐厅,他隔 年才来到厦门。“我到了以后发现有个问题,也是商机。”他进一步说,原料对餐饮业来说很重要,“可是我们在去市场采购蔬菜时发现这里的蔬菜品种少,经常看 到的是空心菜,而且有的还能闻到农药味。”于是,他萌生了要在厦门种健康蔬果的想法。2003年起,夫妻俩到双岭村承包了25亩土地,准备种山苏。

很多人对山苏还是陌生的,记者刚见到它时觉得它不像蔬菜,反而更像是盆景。杨朝村家的山苏是经他在台湾农业改良场的朋友改良过的,“山苏本身是一种蕨类,改良后的它是一种不需要农药、化肥自然生长的有机蔬菜,口感好、有营养。”现在他们已经买断了这个品种在台湾的专利。

山苏供不应求客户追着讨

山苏作为新品种蔬菜,大家能接受它吗?杨朝村说,“农民都很单纯,我觉得是好东西就一定卖得好。”事实也是如此,很多餐馆找杨朝村订购山苏,“我还有问过餐厅的人,点山苏的大陆人最多。”

如今,杨家的山苏主要销往厦门、中山等地。杨朝村和儿子杨仁豪一个主内一个主外,蔬菜派送和客户接洽都由杨仁豪负责。“我们现在旧客户的订单都有点 供应不过来了,都不敢接新的客户。”杨仁豪说,山苏有很强的繁殖和抵抗能力,我们只取它新叶顶端的三分之一食用,其他的让它继续长大,一年四季都可采收, 一般一周可以采收一次。

以这样的采收速度都没有办法满足客户需求,“经常要欠客户山苏,特别不好意思。”杨仁豪想起去年底的一件尴尬事,“厦门汉宫姜母鸭也是我们的客户。 去年底我是开车准备到它店铺旁见朋友,不巧被它的董事长陈村金撞见,他就问我是不是送山苏来了。想想,我好像欠了他一年多了。”

刚开始,杨朝村给餐厅送山苏时会指导他们怎么做好吃,“厨师现在自己研发了多种吃法,很多客人比我还懂得吃山苏了。”春节时,客户对山苏的需求不减反增。“我们过年都没回台湾,我哥哥一家过来团圆。”杨仁豪说,“除夕早上我得送货,大年初三就开市了。”

经过10多年,杨朝村一家对双岭村渐渐熟络和亲密起来。“我在空闲时常约邻居或朋友泡茶。”杨仁豪说,在这里的生活很充实又很休闲。不过,杨家也有 烦恼。山苏的市场需求很大,杨家产量却跟不上。“我们很想扩大,但是在这里已经不好租到地了。”即便如此,“我们也不想离开双岭村,对这里也很有感情。” 杨仁豪说,厦门离台湾很近,走“小三通”很快就到他们的故乡彰化,比到大陆很多地方都近,而且这里的相关管理部门非常负责任,对他们帮助很大。因此,杨仁 豪也欢迎有合适的土地的人能联系他们。